二是平均负荷小于基线平均负荷,且其差值处于需求响应负荷的80%120%之间,若超过120%,则按照120%封顶计算。
如何提升运维主动性及高效性,确保用电侧不同类型用电设施、场所的安全稳定供电,助力用电侧的行业应用数字化,是电力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电力行业作为各种能源相互转化的枢纽,是能源互联网的核心,依赖数字化信息在各种设备和系统之间有效的双向传递,并最终实现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利用。

今天,依托数字化推动能源互联网加速落地,鼎力支持两新一重建设,已经成为了施耐德电气新征程上的路标。另一方面,配电系统的数字化性能,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是提智增益的关键。从石油化工、水泥矿业到健康医疗、机场交通、从数据中心、商业建筑到水务环保公共事业,从电子、物流到食品饮料、生命科学,再加上新基建背景下5G基站、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的新业态,各行各业的数字化转型升级为电力行业的数字化提供了丰富的应用场景,加速了能源互联网的落地。高度重视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发展,充分应用'大云物移智链'等先进技术和手段,推进能源转型和信息技术深度融合。过去5年间,施耐德电气已在全球41个国家的工业、商业和公共部门等领域,完成了230个基于EcoStruxure架构部署的数字化转型项目,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经验,并进一步加强了为更多行业和用户赋能的卓越能力。
该微电网系统还包括740万千瓦时热电联供。EcoStruxure电网的第三层架构中的微电网管理顾问,将为电力企业、售电公司进行分布式能源的优化整合、负荷塑形参与需求侧电力市场交易(支持openADR 协议),改善能源结构,优化成本,实现更高等级的资产管理、电网运营和电网灵活性,是新一代售电公司配网运行的有效平台。坚持中发9号文规定的电力市场化改革方向,进一步修订完善《浙江省部分行业放开中长期电力交易基本规则(试行)》,按照交易价格输配电价政府基金及附加的顺价模式,完善结算模式,制定结算示例,统筹平衡各方利益,加快培育市场主体核心竞争力,构建多买方、多卖方的售电市场格局。
增量配电网公司要积极落实输配电价制度,推进分布式发电、市场化交易等改革,确保增量配电网电力稳定供应。高压用户用电报装推行省力、省时、省钱服务,不得以任何名义收取不合理费用。市场用户参与售电市场交易继续执行基本电价、功率因数考核等电价政策。近日,《2020年浙江省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工作要点》印发,在总结过去一年发展成果的基础上,对2020年重点工作进行了深入谋划。
制定天然气分布式能源项目发展支持政策,启动首批天然气分布式能源试点项目申报,重点在增量配电网、数据中心、商业综合体、医药化工等行业部署建设一批项目,通过一体化规划、建设、运营,实现互利互惠,共同发展。坚持问题导向,不断总结经验,按照5月开展1次周结算试运行,7月启动月连续结算试运行,下半年研究引入外来电、售电公司和电力用户进入现货市场结算体系的节奏和频次,力争年底前浙江电力现货市场具备连续结算试运行条件。

优化修正技术支持系统相关功能,确保市场设计和技术系统的一致性。扩大电力市场化交易规模。严格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在电力行业着力防止市场垄断,严禁违法限制或排斥竞争。配合推广水电气网协同报装,2020年10月底前实现全省全覆盖。
供电企业制定完成用电报装服务标准和目录清单,进一步提高网上办、掌上办服务质量。2020年底前,出台能够满足现货市场连续结算试运行所需,涵盖市场模式、架构、运行、结算、管理等在内,经广泛征求意见的电力市场运行规则,不断完善规则配套的流程细则,持续细化相关参数设计。◆持续推动售电市场完善◆完善电力中长期交易规则。积极发挥市场配置电力资源作用,将2020年浙江省电力市场化交易电量提高到2100亿千瓦时。
完善充电设施智能服务平台,构建充电大数据共享中心,推动充电设施服务网络与未来社区、智慧城市、智慧交通融合发展。◆大力促进电力技术创新◆推动天然气分布式能源发展。

◆全力优化电力运行管理◆有序放开经营性电力用户发用电计划。统筹电力中长期交易与现货市场,发用电计划管理和电力市场改革,在优先保障居民、农业和重要公共事业用电基础上,有序推动电力运行管理模式从计划向市场的转变,力争通过2-3年的努力,全面放开经营性行业发用电计划。
利用天然气代输机制,启动天然气发电机组上网电价改革试点,有效降低气电平均上网电价水平。抢抓新基建机遇,加快建设多元融合高弹性电网,打造坚强灵活的电力骨干网架,构建大规模源网荷储友好互动系统,完成年度电网投资220亿元。围绕省委、省政府坚决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全力稳企业稳经济稳发展工作部署,全面落实国家阶段性降电价和两部制电费减免政策,切实加强商业综合体、产业园区、写字楼等转供电环节收费行为监管,确保降电价红利及时足额传导到终端用户,增加企业获得感。通过电力市场化改革和政策性降本等措施,充分利用比较竞争优势,进一步降低浙江终端电价水平,2020年全省降低企业用电成本100亿元以上,企业平均用电成本下降每千瓦时3分以上,努力缩小与江苏等长三角各省的电价差距,全力支撑浙江省经济高质量发展。2020年底前,全省低压小微企业用户用电报装压减至2个环节、2份材料、15天以内,10千伏高压供电企业办理用电业务压减至3个环节、2份材料、35天以内。◆深入推进增量配电改革◆评估增量配电改革试点成效。
增强电力需求侧响应能力。1总体思路深入贯彻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锚定浙江重要窗口新目标新定位,以三个地使命担当,按照效果导向、前列意识、浙江特色总体要求,坚持安全、经济、绿色基本原则,系统推进现货市场等电力市场化重点改革攻坚,降低企业用电成本,优化电力营商环境,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力争浙江省在全国电力体制改革中继续走在前列。
发挥市场管理委员会作用。保障电力系统安全可靠运行。
强化政府引导和监管,做好政策宣贯和风险提示,在当前形势下,鼓励将更多让利空间和改革红利让渡给终端企业用户。积极落实《关于推进电力交易机构独立规范运行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制定交易中心规范独立运行实施方案并上报国家审批,加快构建公开透明的电力交易平台。
保持售电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加强售电市场与电力现货市场的衔接。◆着力优化电力营商环境◆推进办电服务便利化。进一步加强与电网企业、发电企业、电力用户等各方面的协调沟通,对增量配电业务符合配电网规划、电网公平开放、电力普遍服务等开展评估,充分发挥试点示范引领作用。
优化充电基础设施布局,推动形成广泛覆盖、便捷智能的充电设施服务网络,2020年新建公用充电桩4050根,高速公路充电站6座,岸电设施50台(套)。树立安全第一理念,电力市场交易开展要以电网网架、调度运行和信息的安全保障作为前提和约束条件,严格落实电网安全运行标准要求,做好电力电量平衡,强化市场信息发布,及时处理电网故障、供需失衡等异常情况,确保电网安全稳定经济运行。
组织开展全省前三批11个增量配电网改革试点实施情况评估工作,总结进展成效,分析存在问题。衔接上下游电力行业规划,不断提高电力规划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先进性,提高电力系统运行效率。
电力现货市场提供调频、备用等多类型市场化辅助服务交易品种,引入负荷集成商、虚拟电厂、抽蓄、储能等新兴市场主体,适时参与电力中长期、现货市场及辅助服务市场,引导电源侧、负荷侧、储能侧资源深入参与电力市场交易。出台电力市场运营规则。
其中:普通直接交易、售电市场交易、现货市场交易规模分别达到1700亿千瓦时、300亿千瓦时和100亿千瓦时,全省市场化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比例提高到43%左右。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相关部署,按照准许成本加合理收益原则,组织开展浙江和华东区域电网输配电定价成本监审工作,积极争取国家发展改革委在第二监管周期加大对浙江省输配电价核减力度,为进一步降低终端用户电价腾出空间。发挥电动汽车动态储能特性,鼓励和引导电动汽车通过负荷聚合参与削峰填谷。完善电力辅助服务市场机制。
2020年完成用电报装违规收费核查、清理工作。按照公平、公正、公开原则,做好电力用户参与售电交易的组织、审核、公示等工作。
实施百万用户、百万千瓦行动,广泛发动各类用户参与电力需求侧响应,全省精准负荷响应能力达到400万千瓦,负荷侧调峰能力达到全社会最高负荷的5%。研究地方水电、地方热电等衔接电力市场相关体制机制,促进电价下降,实现竞争力提升。
通过搭建市场平台、组织市场竞价、规范市场秩序,完善电力交易价格市场形成机制,利用当前燃料成本下降的有利时机,有效降低企业用电成本,助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妥善处理保底供电企业承担保底服务可能出现的输配电价回收不足问题。